现在是北京时间2017年12月19日星期二凌晨四点半,按照国际日期变更线东侧时间,广义「安息日」定义也该过去了,可是还没看到黎凡特「血雨腥风」吖。距离川普大统领承认耶路撒冷为以色列首都,已经过去两个「安息日」了也。上礼拜说是措手不及不打无准备之仗也就罢了,这个周末还河清海晏歌舞升平的,真是让我等围观群众大失所望。
虽然说我中华兲朝上国钦定文豪惦记着「国家不幸诗家幸」,期待贱种屁民死掉八成那种乱世,以便总结整理出《三国演义》般传世名著顺便拿个诺贝尔文学奖什么的。但是呢,作为塞外异族出身在内地还人缘好情商高于境外还有大把关系户的钦定文豪,擅长多方下注左右逢源,一向狡兔三窟,当然可以「站着说话不腰疼」,而我等长城内土生土长的贱种屁民就没那个好心情了。
所以,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精神文化生活需要,即便是娱乐至死の逗哔,坚持「看热闹的不嫌事大」原则,擅长「搬小板凳嗑瓜子前排围观」,也应该呼吁当代「作者编剧导演」快快的与时俱进修改剧本,继续激化矛盾制造冲突增加剧情跌宕起伏程度,多弄几根导火索以点燃境外火药桶,包括但不限于黎凡特和巴尔干。
这里提到「巴尔干」,是因为另外一条新闻:12月11日,黑山共和国的语言终于得到了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的认可,被确定为一种与塞尔维亚语不同的语言「黑山语」。所以,为了与塞尔维亚语区别开来,黑山当局在2011年时给塞尔维亚语所用的基里尔字母表里多加了两个字母「žj」和「šj」。黑山语的教学也在同年进入该国教育系统。
为了帮助境内汉语读者理解,可以这样类比:浦东新区经过多年努力之后,终于获得「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委员会」的认可,「浦东语」被确定为不同于「沪语」的语言,为了与沪语区别开,浦东语引入了包括但不限于以「哦啰」替代「阿拉」之类规范拼写,并于同年进入浦东新区教育系统。
至于上海那「内环以内住着说外语的,内环到外环之间住着说普通话的,外环以外才住着说沪语的」现状,与浦东新区当局既定方针政策并无关系。在这个喜迎八方宾客的「国际化大都市」当中,要「睁眼看世界」嘛。街头活蹦乱跳的各种「太君」越多,就越能体现「万国来朝」的盛况,若是只从境内搜罗五十五拨「同胞」身着奇装异服到处捧场,这气魄还是小了点。
总之,就让我们用热心网友擅长的措辞以向「奥林匹斯山众神」请愿来结束本篇开场白吧:等啥呢,麻利儿的,动作快点,属算盘子的是吧,别人拨一拨才肯动一动?
昨天凌晨更新了一篇流水帐,早上回答了了一个问题:「一个天才,但是所有人都认为他是傻逼,而且他死后也没人挖掘出他的天才,那么他究竟是天才还是傻逼?」。里面推荐了一篇苏联科幻小说《人为什么活着》,『科卢帕耶夫』著,选自作者短篇小说集《人竟会遇到这样的事情》,苏联青年近卫军出版社1972年版,境内译文于1992年1月出版。
内容略,这里只谈谈二十多年前的读后感和最近回忆起来的与时俱进版读后感之核心内容。当年看到的时候,就有一个疑问:为啥主角「切斯诺科夫」在构思作品的时候没有被「借鉴」,而只有等写出来形成唯物主义要素之后才以「未知的科幻方式」被抄袭剽窃呢?
而最近,确切说是昨天早上,再看一遍原文,感觉主角的「灵感」来源也很神秘,只不过「文思如泉涌」倒是不意外。而那些「横空出世」的组成「文坛流派」的一帮之前甚为平庸的「写手」,不约而同的形成风格统一的「灵感」,确实诡异,无法以唯物主义解释,只能在科幻小说中归结为科幻因素。
当时的社会,即便是美帝灯塔国,也没有普及到家家户户的「计算机文字处理软件」,更没有「互联网」,所以使用打字机甚至手写就成为最常见的创作手段。于是,影射「贵种钦定文豪在盯着贱种屁民写手」的描述,在科技昌明民智大开的当代,就成为现实。我中华兲朝上国境内网民差不多都已经体会到了,包括但不限于「钦定死机」之类情况,不啰嗦了。
如果从纯学术角度给出一个合理解释,那么就是之前在若干篇《〈设定集〉注释》和《〈恶补记〉流水帐》当中反复提到的猜想:表达瓶颈「ℵ封印」。粗糙论证过人类的思想至少也是「ℵ2」的规模,而不仅所有唯物主义信息,甚至脑壳中以「默读」之类方式依赖具体语言的构思,都是「ℵ0」规模。
所以,「灵感」这种现象,已经属于「潜意识」当中构思成熟之后,通过「ℵ筛」过滤为「半成品」的内容了。而那些真正的不成熟想法「真・半成品」或者不可重复不可证伪但就是有效的「经验」,恐怕连「意识」自己都「意识不到」其存在,顶多是「模模糊糊的印象」。
于是,啥「教会徒弟饿死师傅」「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的现象,若是按照善意去揣测,那就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字面含义已经很精确了。哪怕师傅惦记着掏心窝子讲大实话传道授业解惑,也未必能表达出来,甚至师傅自己都不知道自己的成功是否可以复制,徒弟的复制是否可以成功。
也就是说,钦定文豪通过「科幻」手段进行「没有留下唯物主义证据」的抄袭剽窃,也只限于「成品」,或曰「摘桃子」。在四十五年之后的现在,使用这种阐述,就可以重新发掘出那篇短篇小说当中所蕴涵的充沛的政治和意识形态内容。哎呀,又扯到意识形态了,精神多了,浑身舒服吖。
言归正传,回到恶补数学的话题。本周又要开始继续了,但是调整之后的计划,恐怕会变成以泛读为主,精读和「闭嘴无脑手算」为辅。这不是「半途而废」「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而是进一步认清了方向。前面提到了玻尔兹曼版「纳特」相关话题,就是于「恶补」过程中将当年的回忆与最新认知结合起来,在知识点之间建立新的联系。
这就是「恶补」的目的吖,信仰坚定不动摇的数学渣不会迷失方向吖。说过了我又不在学术圈里混,大水漫灌式到处找补企图冒充「最后一个通才」诈骗屁民钱财顺便捞足政绩青云直上主席台这种好事,还是留给钦定学霸神童大少爷去吧。
到现在为止的感想,如果「思想」无法以「ℵ0」规模的信息流表达,那么也需要一个衡量「信息量」的单位和计算标准。于是玻尔兹曼版「纳特」就是候选,因为与香农版「比特」在数学「原则」上等价。既然「老掉牙」的统计力学结论可以被「新时代」信息科学借鉴,那么现在轮到与时俱进的「年轻」知识「反哺」我等「老古董」了也。
再谈一点「模模糊糊的印象」,应景结合「老三篇」程度的「高等数学」或「准高等数学」甚至「初等数学」。这「自然对数底」的各种特殊性质,当代年轻的数学专业的低年级学生都知道,包括但不限于「在微分和积分这一对互逆变换中巍然不动」。
在第一篇设定当中提到「把基于π和e的古代魔法收编为神术」并注释的时候,印象比现在更加模糊,还真的就是感觉这里「有戏」但不知道具体是什么「剧情」。
而上网乱搜的时候发现「π+e」和「πe」都没有被证明为超越数,可见这里的门道还不是那么简单的,希帕索斯所开辟的数学方向并不像那些钦定学霸神童大少爷们宣扬的那样「初等」和「基础」。
所以,各位读者如果有什么感想,欢迎随时交流。在数学那浩如烟海无暇周览的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之中,或许就在哪个「初等」或「基础」的「角落」里面,隐藏着什么之前一直被渺小的人类所忽视的真知灼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