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十六〕

今天开场白先从咬文嚼字开始,重点在于「古今词义不同」,相信「语文学到初一」的读者都听过这话。就说「哲学」这字眼吧,在如今兲朝境内官方话语体系的定义当中主要包括了「世界观」和「方法论」两大块,这是从个人角度出发的描述,若是「理性客观公正中立」的措辞,应该是「本体论」和「认识论」。

但是历史上的「哲学」可不是这样,不提来自日本的汉译,只看希腊文原意,就是「爱智慧」的意思。所以,最早出现这个字眼的时候,就已经从人类知识当中划拉了相当大一部分。前面提到过了,欧洲中世纪大学的低年级基础教育就是「哲学院」,把所有当时认为是颠扑不破的真理都作为「通识」灌输给学生们。

后来,凡是已经发展成熟形成了独特方法论可以脱离谁的领导而独立进展的领域,就从哲学当中划拉出去。比方说「自然哲学」变成「物理学」,注意这两个词同时存在。因为从「古典物理」到「经典物理」的过程中,想不明白的道理如果不愿意被当作「神学」,只能当作「自然哲学」看待。差不多同时,「自然历史」汉译为「博物学」,也逐步分化成为生物、地质等专业了。

再然后,就是伴随着数学发展,「逻辑学」也从哲学独立出去。这时候差不多是近代资产阶级革命风起云涌前后,「哲学」的内容只剩下三大块:本体论、认识论、伦理学。到了现代,差不多就是上世纪初,伦理学也独立了。于是,这才形成了如今境内公认的「哲学」概念之外延。

而到了当代,在「哲学界」内部,有关本体论的争论基本上不存在了,反正现象学角度看来都一样,于是争论也没有个结果,扯这个话题只有摆明立场划清界限准备撕哔的预告作用。而当代哲学的「语言学转向」,也就是英美分析哲学那一套,更是坐实了境内普遍存在的刻板印象:「哲学看来和文学差不多嘛,哲学家同时还是文学家嘛,否则吃饱了撑的写那么多字让我们背下来考试作甚?

所以,讨论「先哲」,也就是「历史上的哲学家」的时候,要结合当时时代背景评价其工作。举一个例子就可以,目前被唯物主义科学家认为是引领了现当代唯物主义宇宙论的先驱「星云假说」,通常称为「康德拉普拉斯假说」。这俩名字在境内的印象不能说截然不同,但至少褒贬色彩总是两极分化的。

前者「康德」被认为是革命导师提出的革命理论的垫脚石,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没有苦劳也有疲劳,没有疲劳还有牢骚呢。可以捏着鼻子承认其「哲学」理论有那么一丁点考古意义,但归根结底还是错误的和反动的,毕竟没活到181855弥赛亚降世嘛。

而后者「拉普拉斯」就被捧到天上去,尤其是名著《天体力学》抡起奥卡姆剃刀削掉上帝的壮举,以及其对武德充沛险些兲命昭昭法帝野心狼尼格罗太君拿破仑的奏折「陛下,我不需要这个假设」,更是立场坚定不动摇的铁证。用「神学」措辞解释,就是「真の上帝拣选了拉普拉斯弥赛亚降生后立刻皈依从而获得拯救」。

因为拉普拉斯死于182735日,弥赛亚时年高寿「八岁零十个月」,降世之时向东西南北各走七步一手指天一手指地口称「天上天下唯我独尊」「前知五十万年后知五十亿年」的神迹已经流传开了哟。

可是从形而上学角度观察,这二位的理论没有本质不同,只有技术细节的区别。再往后的魏扎克霍伊尔阿尔文戴文赛……都到了二十世纪了,唯物主义物理学结论已经「极大充沛」了是吧。

所以,可以不承认康德是数学家、物理学家、天文学家,但是不能否认康德了解数学、物理学、天文学。而境内灌输的刻板印象则故意忽略康德作为当时的哲学家对当时的哲学定义中所涉及各个领域的全面深入的理解,仅仅挑出那些用来衬托弥赛亚伟大光荣正确形象的的所谓「错误的反动的」观点加以批判。

这一套,和「中学物理课本」当中只罗列亚里士多德「自然厌恶真空」「力是物体运动的原因」这些观点的做法如出一辙。从这个角度看,境内「政治课」上所教授的,不是哲学而是「神学」


上面这一大段可以总结为「称赞康德」,但是这是「理性客观公正中立」的评价,不是我个人的倾向。如果不熟悉之前若干年来我的发言,从第四篇设定当中提前剧透的内容也可以判断出,对于「德国古典哲学」各个山头,我更倾向费希特

康德生前发表的最后一篇文章就是《论费希特知识学之关系》,这篇封笔之作当中,康德费希特哲学的评价是「一钱不值」。于是境内外「康德支持者」对此高度评价为「这是康德作为哲学家的最后一句话,从此他就告别了哲学舞台⸺他已经完成了自己的使命」。

我是在用实践证明自己那「主观唯心主义者只信仰观点本身,不会信仰任何持相同观点的人」这个立场。确实康德费希特伟大得多,但这并不是贬低费希特的理由。费希特哪怕在学术上的贡献,也被几乎所有人低估了,这一点在当代相关研究者当中逐步成为共识。

同理可证,境内对于费希特所安排的脸谱化形象,也不那么好看。比方说经常引用的《西里西亚的纺织工人》作者海涅费希特晚期作品的评价:「他从一个唯心主义的巨人,一个借着思想的天梯攀登到天界,用大胆的手在天界的空旷屋宇中东触西摸的巨人,竟变成了一个弯腰曲背,类似基督徒那样,不断地为了爱而长吁短叹的人」。

这「德国的文学传统」虽然不如我天朝上国发达,但抡圆了招呼也够一呛。这段话给不明真相的围观群众带来的感受,那就是境内党棍团棍刻意贴给费希特脸谱

不换思想就换人

往好了说,不过是「孙悟空」从一个大闹天宫的革命者,到被镇压五百年时候的「思想改造运动」,终于想通了原来自己是「出身剥削阶级家庭长期受封建主义资本主义的教育留下了旧社会深刻烙印」,在暴风骤雨般「批评和自我批评」「自我教育和自我改造」当中,终于等到了组织的「刑满释放」通知书,在紧箍咒的监督之下,甘当革命螺丝钉,贡献出自己一份微薄的力量,最终「修成正果」在体制内获得编制,从此混吃等死度过余生。

往不好了说,也就是当代活跃于互联网上的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措辞,不过是「抖M」「对力量一无所知」只需要「修理一顿」就会「跪在真实」加入体制甘当「膝盖生根的头顶绿得发黑的贱到骨子里去了的光明会共济会奴才」。

实际上呢,费希特的生平谁关注过,也不是「国家机密」或「宇宙奥秘」哟。

就在1807年武德充沛的「法帝野心狼」兲命昭昭的占领柏林的时候,费希特无惧狼牙棒,就在法军眼皮底下的柏林公开发表《对德意志民族的演讲》,好几篇《告德意志国民书》,号召民族主义爱国主义。同时费希特还倡议成立柏林大学,以避免德意志青年被占领军支持的奴化教育洗脑成「旁观者或反对派」。1810柏林大学成立,费希特担任第一任校长。而1813柏林保卫战爆发,城中挤满伤员,瘟疫流行。费希特的夫人照顾伤员感染了斑疹伤寒,并传染给费希特,夫妇相继去世。

就这么一根硬骨头,看看在境内都变成了什么形象。费希特面对敌人的枪口都不认怂,怎么可能向着当时已经式微的神棍低头。不从学术角度评价,仅仅凭借一窝紧密团结在以色目钦定文豪为核心的码字巨侠公会中央周围的色目吟游鬼才瞎编乱造的狗屁段子抹黑,就是造谣污蔑栽赃陷害的一贯伎俩。与其同时期的谢林,也就是被学术juàn钦定为康德黑格尔之间承前启后的过渡人物,发表的声明就软弱很多。人与人之间的差距,比人与狗之间还要大得多。

另外,就在中文互联网上面对费希特的简介当中,罗列的著作当中,竟然不包括《闭锁的商业国》。这部著作在政治经济上面的价值,恐怕比其哲学著作还要大得多。详情略过,只要知道这政治理论是后来「革命导师」圣列宁领导下的苏修「在一国内建成社会主义」政治纲领与「革命导师」圣斯大林「世界市场已经分成资本主义市场和社会主义市场两个平行市场」定性观点的前瞻指导就可以了也。

简单说,因为费希特时期的「德国制造」,还是粗制滥造的形象,类似前些年「中国制造」一样,所以竞争不过英国甚至荷兰的工业品。为了确保国家财政秩序正常,费希特提出了「闭关锁国」的应景建议。后来苏修虽然地大物博,但是以「橡胶」为代表的一批热带出产的重要战略物资无法自给自足,这才有越南古巴的赤化并获得苏修大力支援。

现在可以说费希特的理论会导致「德意志民族国家」倾向于扩张到地大物博,但在当时毫无疑问是止损的救急建议。对这一点有怀疑的家伙,无异于大耳贴子抽境内外那许多「革命导师」和久经考验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们。

最后还是要声明,虽然我倾向于费希特的「知识学」(Wissenschaftslehre),但毕竟有差别,若是要找个理由,那就是因为我虽然是个学渣,但数学总要比费希特乃至同时期其它「文科生」更好吧。

总之,如果从学术角度评价,哪怕以我形成三观过程类比进行感同身受的体验,也能得出结论:费希特晚期作品的「长吁短叹」表现,不是在意识形态立场上的退缩,恰恰相反,是面临突破的前奏。如果不是费希特忘我的投入到热火朝天的「德意志民族独立与解放」运动当中去,在学术上的成就恐怕要大得多。

今天这一篇注释写到这里发现全是开场白,途中还钦定死机两次,懒得再扯正文了,下篇注释再见。


2017.10.31, Mart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