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是长大在营养肥料里的最甜,天才是长在恶性土壤中的最好。”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范狂夫

谢邀。

这句话有两个意思,都有充沛的政治和意识形态内容。

表层意思偏重意识形态,就是强调「目的论」或「机械论」与「自由意志」之间的区别,前者是以瓜农或者直说是市面上的客户的立场出发,对植物(其实还有动物)进行人工选择并培育的结果,后者是意识自己选择的结果。

深层意思偏重政治,是统治伎俩的通俗表述

可以类比游牧的闪米特传统以「羊毛出在羊身上」比喻其社会运作规律,需要「牧师」配合「牧羊犬」唱红白脸,于是「羔羊」只能一遍一遍被剪羊毛挤奶最终引颈就戮。

而我中华兲朝上国传统是农耕文明,更习惯用「植物」比喻。之前在某篇回答的评论当中提到了(然后被删了),这里转述如下:

范狂夫回复卢斯人

记住要配合《管子》一起看,尤其是《轻重篇》,看看在那「血缘政治集团」为基础的春秋时期的不撕破脸的「经济金融战争」是怎么打的。而《战国策》就到了「地缘政治集团」为基础的时期了,撕破脸大打出手的时候更多。

这里就提示一句,《轻重篇》中心思想就是一个「夯」字,翻烧饼般折腾傻哔两千多年,直到现在中南海两院还动辄发红头文件「大力振兴这个」「大力振兴那个」,和平时期人为制造「大小年」收割韭菜,恨不得一年三熟。

再看见谁说「游牧民族」传统风俗习惯不把贱种屁民当人看,以「羔羊」比喻「羊毛出在羊身上」之类压榨,就把《管子》拿出来论证一下在咱「农耕文明」传统风俗习惯之下,贱种屁民连「动物」都不是,被洗脑到反抗都不会,只配当「植物」,通过「土地轮作」等现代农业技术被一茬一茬收割。

范狂夫回复卢斯人

我没否认这个「一脉相承」的结论,并且还补充阐述了其中蕴涵的充沛的政治和意识形态内容,仅仅建议「多一本参考书」《管子》而已。

这「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要放在「农耕文明」视角之下观察,甘蔗没有两头甜的。

因为「农耕文明」那「春种秋收」的特点培养了中华民族「吃苦耐劳深谋远虑」的「中长期投资」理念,这也是市面上常见的「涨自己志气灭洋人威风」的褒义措辞吧。

与此同时还要考虑到其「缺点」,这里仅仅用「韭菜」比喻,不仅仅是改革春风吹满地之后金融活动走进千家万户于是在当代汉语中形成了「惯用语」,还是「古典文学传统」呢。

民谣「发如韭,剪复生;头如鸡,割复鸣。吏不必可畏,小民从来不可轻」就是出处。通常在红色文艺影视精品片头旁白「东汉末年,宦官当政,天下纷乱,民不聊生,豪门贵种蠢蠢欲动,学龄前皇帝来去匆匆」之后,由龙套/群众演员/NPC朗诵一遍。


完整过程在这里:

知乎评论〔№002〕如何评价「特朗普社交媒体发文:中美就知识产权问题能达成协议」?

如果觉得这个比喻令人难以接受,或者说令兲朝贵种豢养的奴才们难以继续诈骗人民群众,那么可以用人类相关内容比喻。

前者那「瓜」就是「扬州瘦马」那种可以根据客户需求定制的批量生产的性奴,是扬州等地特色产业纳税大户,不用解释。

后者那「天才」就是尼采笔下的「超人」,「超人是在不利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憎恨、嫉妒、顽固、怀疑、严酷、贪婪和暴力只能使超人更坚强」,不能量产甚至不能生产,只能等着自己涌现

所谓生产,也就是各「门派」通过「组织考验」这种形式考察弟子的「心性」「资质」最终炮制出来的「膝盖生根头顶绿得发黑贱到骨子里去了」的「革命螺丝钉」

一切行动听指挥;

理解的要执行,不理解的也要执行,在执行中加强理解;

愿做革命一块砖,东西南北任党搬,愿作革命一片瓦,上下左右任党码;

听党的话跟党走,坚决做党一条狗,党教咬谁就咬谁,让咬几口咬几口。

2018.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