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德国科学家与出版业巨头爱思唯尔 (Elsevier) 的对抗?

从2018年1月1日起,约200家德国机构将无法获取爱思唯尔的期刊,除非双方在这场有关订阅价格的持久战中能达成和解。开放获取也被列为2018年Nature关注的 12 件事之一。(18年《自然》关注的这12件事,有你感兴趣的吗?)

2017年6月30日,柏林的四个主要学术机构宣布,他们将在今年12月底终止与Elsevier的订阅合同,并且不再续约。7月7日,德国巴登-符腾堡州(Baden-Württemberg)的9所大学也宣布,将在2017年底取消与Elsevier的订阅合同。

代表德国超过200所大学、研究机构和公共图书馆等共同权益的谈判联盟“Project DEAL”已经与 Elsevier进行了两年多的谈判。他们希望达成一项协议,使德国的大多数科学家能够在线访问2,500种左右的Elsevier期刊,价格大约是过去机构图书馆价格的一半。比如,一篇论文的订阅总价大约在3800到5000欧元,该联盟希望最低1300欧元,最高2000欧元的价格达成合作。

除了价格外,会谈的另一个焦点是开放获取(OA)。根据谈判的协议,德国机构的论文作者可以免费阅读论文并与世界上任何人免费分享。Project DEAL发言人Horst Hippler说:“出版商的商业模式现在已经过时了,科学研究的成果必须向公众开放,开放获取的成本必须是可承受的。”

(谈崩了,200多家德国大学2018年将无法浏览Elsevier期刊)

范狂夫

如果不进行政治和意识形态领域的长期的艰巨的复杂的残酷的斗争,还惦记着在quān/juàn里混的「科技工作者」就没辙,只要「体制」还认同垄断学术出版的寡头认证的「积分」,哪怕是靠「国税」支持的研究工作所需预算就不能绕过「跨国资本」的操控。

而如果只是为了交流和分享的目的,技术上的手段有得是,昨天发了一篇流水帐刚好提到了这个话题:

《范版数学恶补记》流水账〔卅一〕

在科技昌明民智大开计算机和互联网普及得极大充沛的当代,纯粹的「在线专业级学术出版」解决方案也有,哪怕是拼凑的,功能也足够。

然后话题又回到了「垄断互联网服务器的寡头」叫嚣着「有錢是真的能為所欲為的.gif」的底气,到底是因为能把持「国税」呢还是有「跨国资本」扶持?或者干脆就是「有活力的民间团体」凭借充沛的武德可以无视来自费拉不堪的普通网民的任何反抗?注意「科技工作者」在互联网上也算「普通网民」,还经常抱怨「公式编辑器真难用」之类。

仅从技术角度出发,博客混合论坛的模式最好,无论是「主题」还是「回复」,编辑当中都可以使用「学术」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公式和绘图。并且已经习惯了LaTeX那种「纯文本」之后,再看MarkDown语法更是轻松惬意。

所以,真有「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的雄心壮志,就可以从官方「诈骗预算」或在民间「非法集资」开个网站,看看到底能撑多久才被「黑白两道」联手围剿。

顺便,「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中学政治课本当中提到的「空想社会主义者」,把「天下大同」的美好愿望寄托在「善良的富翁」之上,当然到处碰壁。这种类型的网站,如果没有盈利手段,只能依托各种「基金会」维持运营,其生存的前提是对「部分」资本有利而不是对公众有利。

WikipediaApache都是这样。尤其是后者,主要金主反而是各种跨国IT大鳄,除了「搅屎棍Oracle」之类「伪装成IT企业的律师事务所」之外。

加一句,昨天在简书上传了几篇MarkDown格式的文章亲自体验了一下这种「轻量级」码字过程,对普通用户还是比较友好的,所以成为「创作」社区吸引了「文科生」也不奇怪。至少证明当代兲朝境内还是有部分「文科生」看「纯文本」不眼晕的,熟练使用「纯文本」的可以不仅仅局限于码农或科技工作者。

再加一句,「简书」管理员名曰简宝玉,作为站点还是要体现高层特色的。那么举例来说,若是我范狂夫开个站,取名叫「范文」还是「范数」比较好呢?对于依托「基金会」的公众项目,个人色彩还是不应该太浓厚,反而会排斥学术上和世俗中的对立阵营,或者本来目的就是分裂为至少两个阵营,如同「学术出版社」那样组成卡特尔、辛迪加、托拉斯或康采恩「斗而不破」。

最后征求一些活跃学霸的意见和建议:@dhchen@Yuhang Liu@yx3x@洪涛@酱紫君……

2018.01.14



评论(知乎)

Kevin LT

我们正在做,欢迎交流。

范狂夫(作者)回复Kevin LT

有个Mozilla发起的活跃开源项目叫「PDF.js」,既存的PDF文件可以在浏览器当中直接使用而不需要插件。如果要跳过「文件」这一步(如不需要分页),如同TeX若干发行版可以跳过DVI直接生成PDF那样,可以考虑「OpenXPS」的实现方式,直接渲染内容。

一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