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当代珠宝行业存在垄断,包括但不限于鉴定评级和拍卖机构。
尤其是「钻石」,被戴比尔斯事实垄断,动辄发动色目宣传工作者以「血钻」名义阻挠不给自己交保护费于是没有鉴定报告的其它来源钻石上市,同时高价贩卖自家从南非等地出品的钻石,以攫取超额利润。
并且,据唯物主义科技工作者宣称,当代科技昌明民智大开,人造钻石在品质上已经超越天然钻石了,只不过没有鉴定报告所以被「头发长见识短」的复旦老婆及丈母娘嗤之以鼻,于是没有市场。
那么,怎么才能判断戴比尔斯等珠宝大鳄不是「以次充好」呢?
不惮以最大的恶意揣测,很可能戴比尔斯之类武德充沛的跨国集团,暗地里生产人工钻石,却在南非、博茨瓦纳、纳米比亚等地假惺惺的挖矿,同时以保密原则阻挠官方调查,并肉体消灭敢于闯入禁区的民间记者。
另一方面,在那人造钻石还没有形成产业链的时代,市面上就充沛着以「二氧化锆」冒充钻石销售的卑鄙行为。而当代科技昌明民智大开,据称兲朝每个月都能生产二十万克拉的宝石级钻石,难道产能已经极大充沛恐怖如斯?
也就是说,要一分为二的辩证的看待问题。一方面「人造钻石」确实可以打破以戴比尔斯为首的国际珠宝大鳄的垄断地位,另一方面还要提防奸商狐假虎威狗仗人势用「二氧化锆」冒充「人造钻石」以攫取超额利润。
如果犯了片面的孤立的静止的形而上学错误,就会前门驱虎后门进狼,虽然抵挡住境外反华势力的猖狂进攻,却同时助长了兲朝内部偷奸耍滑投机取巧的不良风尚。在这「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的节骨眼上,败坏了兲朝商誉损害了兲朝形象,岂不是得不偿失哉?
而在两位复旦精英翻译的《政府采购与规制中的激励理论》(A Theory of Incentives in Procurement and Regulation
)一书当中,提到了一个「巴伦和梅耶森(Baron and Myerson, 1982
)模型」(第128页),假定规制者只能观察到产量,而成本不可观察,后面展开论述了这种情况下的「价格规制」。
所以,如何才能严厉打击和残酷镇压珠宝行业虚假广告偷逃税等卑鄙行为,同时还不至于矫枉过正变成横征暴敛刮地皮,也许这个模型确实能说服绝大多数并非只会全票通过的橡皮图章的立法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