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哲学总是强调「阅读经典原著」,而科学却没有类似要求?

对于科学,无论是普通学生还是前沿学者,大概很少有人记得哥白尼、伽利略、牛顿、达尔文那些改变了整个人类思想的著作的标题吧。

这里的“经典原著”指的是哲学家和科学家们最初的著作(相对于其之改编作品而言),如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原问题以为哲学都要强调阅读原著,但实际上有范围限定。

范狂夫

前面很多网友已经回答得很详细了,这里就用被认为介于哲学与科学之间的「数学」举例,并且不涉及政治和意识形态,想必不敏感吧。

随便说俩「经典原著」篇幅很大的先哲:高斯欧拉。其中,高斯的「原文」只适合学术史相关从业人员,即便后来许多研究者加了很多注疏补也不适合普通数学工作者;而欧拉则不然。

因为高斯「原文」当中总是省略掉几乎所有过程直接给出结论,还使用了各种几乎只有他本人才能理解的暗号密码,导致读者「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于是除了感慨其天才(这事实本身并没有争议)以供茶余饭后谈资使用之外不会有其它收获。

欧拉的「原文」里面,则详细保留了必要的过程,并解释了其思路,尽量通俗易懂以有利于读者理解的方式表达,所以才会被尊称为「所有人的老师」。

「读读欧拉,他是所有人的老师。」⸺拉普拉斯

这评价很高了,相当于「大成至圣先师」的封号。相信所有欧拉的读者都有同感,也会有同样的评价,拉普拉斯只不过是其中公开表达敬仰之情的数学家之中公众知名度最高的一个,所以才在公众视线内经常出现。

同样,很多当年的「经典原著」,尤其是那些伴随着长期的艰巨的复杂的残酷的政治和意识形态斗争而形成的不仅仅局限于「学术界」内部扯皮撕哔的大部头,其中通常会包含更多解释作者思路以及学术和现实背景的内容,更是对读者帮助甚大。

比方说上面提到的拉普拉斯,曾经与拉格朗日勒让德组成评审小组,否决了傅立叶的《热的传播》论文。于是傅立叶的经典名著《热的解析理论》就在这个背景之下写出来了也。之前拉格朗日还坚决反对「傅立叶变换」,死后十五年余威尚在。

并且,这还仅仅局限于学术界撕哔,若是结合「拿破仑武德充沛,法帝野心狼兲命昭昭」的时代大背景,其中所蕴涵的政治和意识形态内涵更是精彩纷呈。

总之,走过路过不要错过,当代数学工作者若是已经跨越了「闭嘴无脑手算っぽい」阶段,不仅仅满足于直接使用手册上提供的公式,还企图理解相关理论的思路,那么阅读「经典原著」就是必须的。哪怕是高斯那些「发誓不要让后辈们看」的东西,都有无数研究者前仆后继反复解读。

2018.01.18